找到相关内容50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忏悔

    所犯罪行之轻重处置,犯了四重禁戒则逐出僧团,其他则依律忏悔除罪,而恢复清净的身份,之后,别人不得再重提往日的罪过,来讽刺或歧视,那是犯过失的。  出家众可以在每半个月的定期布萨或夏安居的最终日自恣日...

    张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4847383.html
  • 戒的类别

    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妄语等行为,无论佛教是否制戒,国家是否订法,本质上为天理所不容,是社会所公认的罪行,属于性戒。如果本质并非是罪恶的,只是容易产生讥嫌,或诱发其他本质上罪恶的行为,则称为遮戒。例如饮酒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5654839.html
  • 缙云山中的绝唱

    特殊的情况下, 特殊的环境中,诞生的一幅不同寻常的诗文。是一首诗,也是一帧书法,记载了日军的残暴罪行。  今日细品这帧68年前的作品,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该作品经历了抗日战争和”文化革命”两次劫难,居然...

    朱渝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21466298.html
  • 贪官缘何屡生“侥幸心理”?

    2009年06月16日14:21 来源:人民网-观点频道 原重庆邮政涪陵片区局副局长兼重庆市南川区邮政局局长刘善文,在忏悔自己的犯罪行为时,表示侥幸心理是自己犯罪的根本原因。认为一方面“小金库”是小范围的人才知道,自己又是以拜年送礼这一堂正之言蒙骗财务人员,大家都不会怀疑自己会贪污这个钱;另一方面上级主管机关不知道局里有“小金库”。殊不知,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。(6月...

    佚名

    |社会|教育|纪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6/08410283957.html
  • 美女入心病膏肓,仙锤除魔医奇症

    嘴巴爱谈人闺总规模阃之事,身体常到青楼酒馆,心中常想些淫欲邪念,共积下“目淫、口淫、身淫”等百余条罪行,所以今世被所有冤草孽缠扰着,若等时日一久,必定会发狂,以致触怒长官,被刑罚至死。因为上个月,你...

    佚名

    |邪淫|戒色|降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08375886389.html
  • [原]虚拟警察上岗,网络将会怎样?

    影响。信息的网络化传播扩大了人们交往的范围,给社会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带来了深刻的变化。 但是,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一样,不是一个完全平静的世界,其中有欺诈和谎言,有冲突和矛盾,有丑恶和罪行,总之,人们在...

    佚名

    |社会|教育|纪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8/07331087837.html
  • 中国首次以投毒罪刑究污染者

      江苏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法院14日以投放毒害性物质罪,对盐城市“2·20”特大水污染事件嫌犯、原盐城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标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0年,同时合并其他罪行,决定对胡文标执行有期徒刑11年。这是中国首次以投放毒害性物质罪,对违规排放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当事人判刑。   有学者认为,法院开始以新罪名来追究污染环境者的刑事责任,其罪名更重,求处刑期也更长,显示了...

    叶子

    |环保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535289156.html
  • 东北第一寺——前燕龙翔佛寺

    )与龙城相望,距离约一公里。燕王慕容皝亲自率领文武百官上龙山观看黑白二龙,在离龙二百多步远处,用牛、羊、猪三牲全备的太牢来祭祀。慕容皝回到皇宫后颁布诏令,赦免全国所有囚犯罪行,为新建的皇宫起名叫“和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0592112.html
  • 论佛教戒律观对“罪”的看法——以“罪”之判定为主的层级研究

    指导修行者,排除身口二行中所有伤害众生或障碍修道的罪行,并进而净化错误的“知见——无明力”与“情意的染著——爱染力”。从凡夫到圣者,不论菩萨道、声闻行或人天乘,[1] 其基本的实践过程皆是如此。  而...假以时日,作大幅度之论文改写与增补。本文之作,算是一个小小的起步。  基于以下三点考量,本文拟从佛教的观点来诠释“罪”,以下分述之:  一、问题意识  (一) 罪行的产生,表现于人的外显行为中,但大部份实...

    释空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20743500.html
  • 论佛教戒律观对“罪”的看法 以“罪”之判定为主的层级研究

    犯罪来自烦恼,烦恼来自对“我、我所”(自己与自己所属或所有的一切)的无明与爱执。而佛法的修道论,即是提供众生解除生命苦难方法。此中,戒增上学指导修行者,排除身口二行中所有伤害众生或障碍修道的罪行,并进而...  基于以下三点考量,本文拟从佛教的观点来诠释“罪”,以下分述之:   一、问题意识   (一) 罪行的产生,表现于人的外显行为中,但大部份实由行为者的心理因素的所致,但是“犯戒”“犯罪”的行为是如何...

    释空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5844517.html